洪猛出生于安徽灵璧,父亲是抗美援朝志愿军,转业后到新疆支援边疆建设。10岁的时候,洪猛被父母接到身边,跟随父母的足迹,到达了风景壮美的新疆乌鲁木齐。
1999年,洪猛在新疆考取律师资格证,从新疆出发到上海寻求工作机会。彼时洪猛刚刚23岁,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刚到上海找工作时一度处处碰壁。经过不断尝试,洪猛辗转进入一家规模并不大的台资企业从事法务工作。虽然待遇不高,但他十分珍惜这个工作机会,工作兢兢业业,勤勉尽责。通过这份工作,洪猛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涉台法律业务,视野不断开阔,事业也从此处徐徐展开。随着个人能力不断提升,洪猛参与创办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一直合作良好的前东家也成为了支持他创业的首批客户。
确定了自己法律事业的方向后,洪猛便一心扑在涉台法律研究和实践上,十几年如一日,致力于为各行业台商以及许多台商和从台湾到大陆就学、就业、生活的人们解决实际法律问题。2008年,32岁的洪晃考入复旦大学法学院,攻读在职法律硕士学位。从2009年起,洪猛长期担任上海市政府台办法律顾问,坚持在上海市台办每周值班一天,义务为来访的台商和台胞答疑解惑。洪猛一直相信,法律服务工作是可以产生效益并经得起量化的。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洪猛和他创办的律所在上海台商圈子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在新疆这片辽阔土地上,洪猛度过了他人生观形成的青少年时期。新疆不少地区经济落后、人民群众生活困难的情景给了他极其深刻的印象,父母和同期的援疆干部的家国情怀也深深影响了他此后的人生。
在上海创业的近二十年来,洪猛心里一直记挂着新疆。当初自己生活过的地方现在发展的怎么样?那里的群众能否获得必需的法律服务?自己作为一名专业的律师可不可以为故乡做点什么?这些思绪一直萦绕在洪猛的心头。
于是,在被问到为什么选择暂停当前回报丰厚的工作而去援疆时,洪猛提出了“审视职业倦怠”的说法。他表示,回望自己干了20多年的律师职业,渐渐为工作的同质化和长期的经济利益导向而感到疲惫,不由得总是去追问工作的动力究竟从何而来。为了溯源这个问题,他希望回到当年出发的地方,来唤醒当初学习法律的初心。在与家人沟通时,洪猛的妻子和正在上高中的女儿表示完全支持他远赴新疆,这给了洪猛更大的勇气——“我也想给女儿一个榜样,让她在步入大学之前,看到爸爸在为这个社会做点事情。”
洪猛要去援疆的消息,给他的同行和朋友们带来很大的触动。律师这个职业具有自身的特点,必须及时满足委托人的需求、持续进行业务延续和拓展,而选择去援疆意味着至少一年的时间内将脱离目前的工作,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就是这段时间里客户资源的流失。但是,洪猛对援疆行动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这段时间的自我思考和检讨,自己可以重新审视工作的意义和给社会带来的价值。援疆的历练,是一次突破自己的机会,将是自己律师生涯“gap”期不可多得的珍贵经历。
洪猛是通过我国司法部主持举办的“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项目接触到援疆的机会,是今年上海唯一报名援疆的律师。“1+1”项目由一名律师和一名在新疆就业的大学生结成对子,在新疆基层的政法机构或社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服务,旨在由成熟的律师辅导新毕业大学生适应、上手法律工作,目标在于缓解西部法律人才匮乏的困境。
今年7月,洪猛被分配到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的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刚一到岗,他就对当地法律服务需求之大、人手之不足的状况有了切身体会:几乎每天都有关于民事借贷、婚姻家事、劳务报酬、农机质量等方面的纠纷咨询找上门来,乡亲们终于有了更多机会运用法律来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政府对外的合同、协议以及一些具体行政行为需要洪猛参与审核讨论,全县各部门涉及法律的大小事务也请来洪猛担任法律顾问。此外,在“依法治县”精神指导下,和硕县政府开始对以往制定的文件梳理中,洪猛在其中大量承担起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清理、制定、备案等程序性工作。
在和硕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的日子里,洪猛进入了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情境之中——不再与高楼耸立的都市圈和西装笔挺的商务人士打交道,而是一头扎进了最平常的接待室、最朴素的档案馆,与群众们切切实实地交谈,倾听他们的诉求,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洪猛说,和硕县司法局同事们的爱岗敬业精神对他影响巨大,尤其是法律援助中心的主任给他做了最好的榜样:主任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当地司法局唯一一个有律师资格的干警,常年忍受身体的病痛而不懈怠,心无旁骛,承担起了全县的各委办局及国企等多部门的法律合规重担。洪猛表示,在这位老同志身上,他真正学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法律人精神,这也是在大城市奋斗多年的他想要找回的东西。
“司法部‘1+1’项目时间仅为1年,目前的律师数量远远不够”,洪猛律师呼吁更多人才的加入援疆行列。
相比西部地区法律人才匮乏的现状,东部发达地区却存在青年法学生挤破头进红圈、律所招聘条件逐渐水涨船高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洪猛表示,年轻人可以把眼界放的再广一些,在当前求职环境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可以多考虑先去西部、去基层来锻炼自己,也能给自己以后漫长的职业道路带来一个很好的启蒙。同时,西部基层县市的法律服务需求不比大城市少,潜在市场很大,青年法学生如果找准正确的方向,也可以在那里的法律服务行业里一展拳脚,遨游天地。
作为一名执业20多年,长期担任政府部门法律顾问的律师、律所合伙人,洪猛对律师行业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过去30多年,得益于国家的飞速发展,不少律师取得了个人的成功。“我们要感恩这个职业赋予我们的机会,不能把国家发展带来的红利完全当成自己个人的本事”,洪猛表示,我国律师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部分,律师行业的兴旺依赖于国家整体社会经济发展,包括自己在内的律师群体是改革开放的获益者。律师理应保持一颗赤子初心,多参与社会公益事务,多回报社会。
洪猛用他的身体力行,展现了复旦法律人的责任担当,也为更多法学青年建设西部基层、贡献青年力量提供了良好示范。在问到对法学学子的建议时,洪猛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法律是一门实践性科学,不管同学们将来从事什么法律职业,法官、检察官或律师,都应该多去实践,尤其是到基层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