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张海晓,女,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海晓律师曾在美国威嘉律师事务所、君合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和其他国内外知名律师事务所作为律师和合伙人执业18年以上,并在2009年以合伙人身份加入中伦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至今。张律师是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学院的首位法律史专业法学博士,她还是美国纽约州律师协会会员、首位被任命为环太平洋律师协会女律师商业委员会副主席的中国大陆律师。目前,张律师是上海欧美同学会法律分会理事,并和其他上海市政府官员和学者一起被聘请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制度廉洁性评估专家。
初见张海晓学姐,她干练负责,待人亲和,与她交谈,收益良多,和她交流给我最大的启迪是,在大时代面前我们不能逆势而为,但是做到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我们工作和生活就能游刃有余。张海晓学姐告诉我们:“我们不要抱怨这个世界,不要抱怨我们没有赶上好时代,不要抱怨没有一个好爸爸,我们需要做的是坚持把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做好,做到同龄人、同领域人中最佳,这样机会来了我们就会脱颖而出,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弃工从法,理性转身
对于文科和理科都好的张海晓学姐来说,因为对数学逻辑的痴迷,选择了工科,后来接触法律,被法律世界严密的逻辑再次吸引,转行学法,学姐坦言,从一个工科的专属院校到综合性学校,获益匪浅,会有很多跨学科的交流和碰撞,而且学工科的再去学法律,后劲很足 ,因为法律的思维是一个严谨的思维,这其实是一个工科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对法律工作者帮助很大,因为法律思维既强调表达和语言能力,也更强逻辑思维。如果受到过工科的逻辑思维训练,又有着不错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会在法律行业有更大的发展。张海晓学姐说:“法律的本质是思维,语言只是表达,文科生可能表达很好,但缺乏逻辑的话写东西就会拎不出重点,说服不了法官。”
面对质疑,实力证明
作为一名女律师,张海晓学姐和其它女性一样,初入职场,备受歧视。面对歧视,张学姐淡然面对,用自己的实力证明女生也可以干律师,也可以把律师工作干的很出色。张学姐告诉我们:“职场生活中,在你没有走上正轨之前会有各种各样的眼光和歧视,但这不是真正的歧视,学历也好、性别也罢,你踏入律师这个行当以后,可能跟在政府或者法院等其他行业工作感觉不一样,在律所这个行业,它是非常实际的,只要你有价值有能力,这些都不成问题,(这种歧视)最多也就是一两个月的事情。”张学姐告诫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选择安逸,年轻就是拼搏的时代,如果年轻的时候不去努力,那么老的时候很难有所作为。
海外留学,扩展视野
张海晓学姐坦言,当时国内的跨国业务在是很少的,因此开创和发展世界500强公司的涉外业务就显得很重要,这就必须要与外国律师去合作,还需要了解他们的法律思维和文化,因此到国外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如何不经过这样的学习,你很难和他们融为一个团队,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而且他们会对你没有信任感,纯国内的教育和思维是没有办法去弥补这个文化差异缝隙的。张海晓学姐说:“如果你有志于从事涉外业务,这样海外的经历还是很有必要的,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其实包括法院的工作也需要这种素养,你的背景越多样化,就更能够多方面的学以致用,说大了是对社会更有贡献,说小了是你自己更有价值。”
心系母校,寄语后辈
张海晓学姐感慨到,复旦对她最大的帮助还是在于她的兼容并蓄,尽管有的人会去嘲笑我们是“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但其实正是这种思想才给了在学校求学的学子以心灵上的自由,不是说一定要有实际用途,不是那么功利化,这个让复旦人在心底有一种底层的沉淀下来的东西,让你从思想上成为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的人,将来碰到任何困难都能通过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张海晓学姐说:“我希望复旦法学院可以多举办些活动,让我们这些毕业生回家看看,也希望自己可以为学弟学妹做点事情。在复旦这样一所顶级院校里,同样要多吃苦,多学习,多实践,现在社会需要的不仅仅学好课本知识,更需要有超强的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很好的管理能力,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来的,需要在实践当中交流掌控。”
撰稿人:周意义
采访人:周意义
闻思涵
邱依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