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采访
王冰
时间:2017-12-08 09:12    点击次数: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王冰校友采访录

撰稿人:张海云 采访人:张海云,栾薇 联系人:余晓丹

简介:王冰,浙江遂昌人,复旦大学法律硕士,现任上海市百良律师事务所主任。在十七年律师执业生涯中,他带领团队律师办理各类民商事案件近千起,在房产投资、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婚姻家庭等法律服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1

“法律并不高深莫测”

也许你还在困惑着法律究竟为何物,也许你还在纠结着毕业后该何去何从,也许你还在迷茫自己的一片天究竟在何处,此刻的你需要一盏指引的路灯。

1993年王冰毕业于南昌大学食品工程专业。当时大学生毕业包分配,一般都能分配到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工作很悠闲,每天过着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悠闲生活。然而他却并不喜欢这种状态,觉得那是一种对时间的浪费。

他选择了利用充裕的闲暇时光继续学习。而面对众多学科,王冰最终踏上法律人的道路。这一选择于他而言,更多的仿佛是懵懂之时冥冥中的注定。他坦言,在本科毕业之时,自己完全没有法律思路,甚至不知道民法和刑法有什么区别,没想到现在竟会以法律为业。而当初自己之所以选择法律,是因为他觉得法律好入门,不需要像学中文那样潜心研究古文,也不需要像学计算机那样的技术类学科一样需由师傅领进门。

经过考量,王冰毅然选择了法律,因为在他看来,就是人为设立和解释的规则,而成为律师的应有之义就是需秉持公平正义的观念。从小受父母影响的他恪守做人的信条,严格端正自己的品行,诚实守信,乐于助人。而有着工科背景的他善逻辑思维,这更让他的法律之路更加顺畅。

梦开始的地方

与王冰而言,在校园里,师生情、同学情充斥着学校生活,那是生活最简单最朴实的一面。校园提供了一个很理想的学习氛围,而法律学习正需要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汲取养分。谈到学习知识,王冰认为老师灌输的知识仅仅是理论基础,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想把法律变成自身立业之本,还需尝试理解不同观点,开拓自己的视野。“以前工作之余我每天至少要看三个小时的书,考律师资格证那年我看过的书堆起来几乎有一米高。”就是这样一种不怕吃苦、踏实肯干的精神成就了王冰的律师梦。谈起他最喜欢的一本书,王冰律师主看法律实务方面的书籍,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译作《律师的艺术》。它开拓思维,极具创新性,更重要的是“与我对法律的看法接近”。

2

王冰勇于创新,敢于挑战,面对期初并不好的英语他并没有放弃。他坚持练习,脚踏实地,从四级没过到考研英语达到75分是他努力拼搏的最佳证明。而法律学习亦是如此。他坚持认为,凡事都必须做好准备才能得心应手,否则做起事来没有信心,没有方向,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最终会一事无成。

创业路漫漫

刚来上海创业那些年没什么积蓄,得到的工资付完房租就不剩下什么了。雄心壮志的他觉得很无力,仿佛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却又什么都做不了。“那个时候生活困难,有的时候甚至觉得睡在天桥下都可以凑合一晚。”谈起初入社会的辛酸岁月,王冰颇有感触。以前没有客户资源,他甚至靠发小广告来推销自己。即使一个月里有29天都在发小广告,最后一天接到一个案子也觉得很幸运。在搜索业务的同时,他也积极投身于公益服务,在社区为他人做免费法律咨询。虽然没有报酬,但他相信这种倾心的无偿服务不仅能够让自己所学得以发挥,更给别人带来帮助。当然如果做得好也会扩大自己的知名度。

就这样,没有想过要具体从事哪一方向的法律服务,一步步地走下去,积累经验。并没有创业概念的他渐渐为人所知,不断发展,成为知名的律师。有过艰辛,走过坎坷,他凭借着自己坚韧之志走出自己的星光大道。正如他所言,“时间会积累一切”,岁月沧桑,却磨不掉梦的棱角。

把握自己的人生

面对人生的跌宕起伏,王冰又是如何不断提升自我,保持进取的状态的呢?“第一点就是要坚持锻炼身体。”王冰深有感触地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自己要学会照顾好自己,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除了锻炼身体,王冰还提到不论是作为学生还是以后在工作生活中一定要多看书,保持学习状态。我们的学习能力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对于我们而言,这是一笔财富。而不让这一财富减损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看书提高自己,防止学习能力退化。学习法律,更需要多看实务书。回想起当年,王冰说自己即使在刚做律师的困难时期,也要留出一面墙的位置放司法方面的文件和书籍。“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信息技术这么发达,做什么都很方便。”拥有这一福利的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勤奋好学,充实自己。

如王冰律师所言,作为复旦大学的一名学子,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好地把握机会,让自己充分准备迎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