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复旦,值得珍藏一生的财富
阮祝军,浙江龙游人,中共党员,1983年10月参加工作,法律硕士。曾任市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市检察院二分院政治部主任等职。
现任嘉定区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
复旦大学99级法律硕士(JM)毕业。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复旦之声悠扬、宛转,不失铿锵。百年已至,岁月冲刷,风华未减。复旦之于我,复旦是渊博挺拔的老者,沧桑却不苍白,是硕果累累的大树,绚烂却不矫作。我之于复旦,我们是引以为傲的法硕一期,是孜孜求知的法律青年。时至今日,悉数复旦给予我的馈赠,实则值得珍藏一生的财富。
1999年,我有幸成为复旦大学法律硕士(JM)第一届学生,复旦给予我的是更加系统的法学理论研习,是缜密辩证的法律思维能力,更是融于气质的普世的人文关怀。对于学生而言,最大程度地品味复旦的文化和底蕴,良师的谆谆教诲让我受益匪浅。3年的学习生活,遇到了很多好老师,也听了很多好课程,法学院各位老师在学术上的造诣对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都起到了难以言喻的影响。说到印象最深的老师,最先让我想起的是班主任修义庭老师,修老的学术成就自不必赘言,我想说的是修老为人师表对学生的爱与关怀。还记得2001年毕业论文答辩时,修老作为我们的“大家长”站在答辩教室门口,我们答辩了多久,修老就等了多久,我们答辩了几天,修老就站在门口等了几天。答辩完毕后,他叫唤我们每个人的名字,第一时间给我们鼓励和慰藉,寥寥片语,倍感温馨,我想我依然记得修老那关切的眼神,依然能感受到那手掌轻挞肩膀传来的温度。
法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而存在。大学为我们系统全面地掌握法律知识提供了平台,而如何将真正将法律知识转化为运用法律知识的技能,是当今象牙塔中大学生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今后法学院课程设置我想谈两个方面的拙见:一方面更加注重基础知识教育。法律教育不能一味地强调新、强调深,而忽略了最基础的法律素养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积极开设各类实务课程和案例课程,为实现从法学生到法律人的转型打好基础。
最后,我想对怀揣着法律梦想、即将成为法律人的法学院后辈们说,你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空间,希望你们能够带上复旦的精神和嘱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法治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联系人:郭文龙 朱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