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采访
崔海燕
时间:2017-12-09 03:12    点击次数:

【校友采访】93级本科校友崔海燕:“品”读人生,精益求精创一流




校友简介:

崔海燕,复旦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学士、 浙江大学经济法专业硕士、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兼国际经贸法律部负责人、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浙江省律师协会理事、 浙江省律师协会涉外与海事海商业务委员会副主任、杭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浙江省国际商会法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杭州市为华资企业服务法律顾问团成员、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调解中心调解员、“浙江法治在线”律师专家顾问团高级顾问、“浙商法律服务团”成员。



2015年冬日午后,美丽的杭州市,阳光洒进西湖国际科技大厦12层,崔校友身着黑色外套,及耳短发,略施粉黛,淡淡微笑,亲切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初识复旦,情定国际经济法


崔校友是1993年杭州二中保送到复旦的,当时有社会、历史、中文等若干专业可以选择,崔校友在跟家人、老师商量后毅然决定选择了法律专业。

在崔校友看来复旦是一个精英汇聚的地方,能到复旦,融入到复旦是一种很大的荣幸,在这里她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汲取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种优秀的品质给她的人生带来很大的影响。

初入复旦的崔校友在这里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的才干。通过学术、人文活动方面的交流,她认识了来着五湖四海的同学,回忆起过往的老师,王全第老师和陆志安老师更是让她印象深刻。崔校友说,他们对法律理念理解的精彩到位让她深受感染,他们那种对法律本身的挚爱以及自身对法律的思考和见解在理念上指引着她,培育着她的法学精神。复旦法学院不仅培养了她的法学根基,更培育了她的思维能力,在工作中她也时时受益于求学时的知识,这尤其表现在可以帮助她在法律事务中很快地抓住法律关系和争议焦点。



青春之路,编织品质人生


当被问及复旦精神,崔校友深情地说复旦本身培养的是一种独立的精神,人格的独立,思想的独立以及它的一种精英理念。这种精英的意识在进入社会以后,它的潜在素质能够很快地融入社会,并且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她认为复旦精神的固有优势是对品质的追求。她说复旦的同学走出校门后,做事都追求一种高品质,这里面就有一种优秀的精神在里面,她觉得这是对自己内在的一种要求或者说潜移默化的鞭策,就是要对自己从严要求。这种对高品质的追求深刻地影响着她,崔校友说:“我做事一定是追求一种quality,我要跻身一流”,崔校友的每一个脚步也体现着这种“品质”观念。

崔校友1997年毕业以后进入了一家国有公司从事办公室工作,从基层做起,半年后考虑到不能荒废自己的专业,当年就考取了律师资格,在1998年毅然跨入了浙江星韵律师事务所,通过几年的努力,后来成为该所的所务委员会委员,之后作为金道律师事务所的创始合伙人之一,至今是事务所管理委员会的一员。

谈到这种品质在她不同角色中的作用,她说这种对高品质的追求让她从执业者的角度,从专业的角度去思考。崔校友说这个思维方式的核心在于作律师是为了给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是给客户提供问题的最佳解决之道。金道律师事务所的宗旨是:Seeking the Best Solutions for Our Clients,就是由此而来。

这种对高品质的追求对一名管理者者也很重要。她说作为一名管理者就是要考虑一个人的管理的思维和能力,怎么样能够从大局的角度,从规则的角度,怎样考虑事情的公平性、合理性以及激发所有人的积极性。

这种品质要求集多重身份为一体的她对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她说最重要的是怎样合理分配时间,就是时间的管理,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每个人来讲,怎样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中,才能够按质按量地完成任务。



律政俏佳人,扬起梦想之帆


谈及律师执业的挑战性和家庭生活,崔校友不无感慨,作为一名女性,作为一名合伙人,个中体会一言难尽。她说:“我觉得复旦出来的人都不太喜欢平庸,都希望追求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价值。律师是一个自我挑战、自我管理、自我锻炼、自我平衡的一个职业。”崔校友建议我们根据每个人的性格来决定自己的工作选择,对她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支撑着她前行:

第一,要有追求。我们要思考怎样把工作做到完美,怎样能更多地贡献自己的智力、思想、观点和理念。

第二,要寻求家庭的支持。她说,每个人从事的职业,只有得到配偶、父母和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才能够走得更远、更持久。

第三,要做好自我平衡。崔校友说这个也是很难的,特别是现在手机等通讯工具极其发达,要把工作和休息隔离开来,这对自己控制的能力越来越高。

崔校友感慨自己非常忙碌,到现在都觉得自己永远有学不完的东西,每个人每天都在成长进步,因为不去学习可能就会落伍,她说最关键的是从一开始的基础要打好,法学的基础、理念,一些价值观、处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等都会影响人一辈子,当然她强调作为律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责任心。



生为翘楚,践行自由之魂


崔校友谈及在工作中遇到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她说:“理想和现实中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会跳出这个圈圈,作为一名从复旦走出的学子就应该努力做到能够有权利去选择职业,努力让自己有一种自由,也就是不必因维持生存一定要从事某种职业。”

崔校友现在主要从事的是涉外、非诉讼业务,会接触层次高一些的客户,解决他们抛来的专业问题,而不用过多地去涉及某些有争议的业务。崔校友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现在大学生从象牙塔出来,可能会有些清高,这是不可取的。清高意味着很难跟人去沟通、融入,长期以往不利于发展,因为客户愿意将问题交给你是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如果你不是做得非常棒,做到顶端,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那就需要寻找客户,而不是客户主动来找你,所以我们要磨练自己的性格,培养融入社会的能力,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权。



国际视野,见证法治前行


很多人难以想象一位国际化的女性律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在我眼前的崔校友就是这么一位,她得体的衣装,自信的神态,文雅的谈吐,亲切的话语,一丝不苟的黑发让她更显干练。可能是刚从西班牙回来,谈话中不时跳出英文词汇。

谈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的进程,崔校友说,一方面中国经济自发的内在需求促使中国自身在不断的进步,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外资经济的引入倒逼中国法治跟国际接轨,尤其是在商事领域有很多规则是趋同的。涉外业务中,中国的合同法有很多都是从英美的商法中引入的,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也促使不同法系的融合。

谈及两大法系的差别和融合,崔校友比较了两大法系面临滞后性的不同反应,英美法系更加灵活,通过判例的方法能够更快地解决新近出现的事务,而大陆法系却需要一系列的法律论证,在比较成熟的基础上才能够制定出成文法,这应该是二者一个比较大的差异。但二者在解决问题时各有优势,互为参考。她说新近出现的电子商务、互联网等领域,由于现有的法律可能无法完全涉及到,电子商务平台的相关境外业务等等确实是对律师的极大挑战。



远行数十载,心系母校建设


崔校友已经离开母校18年了,在问及对复旦发展的建议时,作为一名从学生走到现在的复旦人,深刻感受到学校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崔校友希望每个复旦人从进入校园的那时起可以永远感受到学校对校友的关怀。

崔校友说,学校应该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学生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都应该有人去帮助和指引,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专门部门都可以,不能一味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学校应该有所指引,让他们少走些弯路。

谈及导师,崔校友说,导师不应该仅仅在学习上关心学生,在生活上也应该联系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也应该发挥导师的作用。

谈及教学,崔校友强调好老师的重要性。她说,法学院对于学生法律基础的培养体现一个学校的学生质量,因此要打好基本功;但是同学们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也要涉及实务方面的学习,老师的配备应该多元化,包括律师、法务等等,这样从基础的学习到社会应用的转变才会更加的合理。

谈及现在大学的管理模式,责任心很强的崔校友认可大学自我发展空间的重要性,个人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她认为学校的放羊式管理不尽合理,学校应该有所作为。无论是学生的人生规划,课程管理,都应该根据个人的特长、性格和特点进行指导,同时她认为教学要达到一定的目的,严谨的教学才会有产出有实效。

作为杭州校友会副会长的崔校友对校友会的建设工作颇有感触,不禁莞尔。她说复旦校友可能比较崇尚自由、独立、个体的精神,因此还没有完全激发校友会的作用。校友反哺学校、反哺法学院的活动远远不够,如果能够让校友跟学校的联系更加紧密,无论是讲课还是沙龙活动,对同学们而言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无论校友走在何方,他们的一个共同心愿是复旦越来越好,希望学校能够更好地重视宝贵的校友资源。



万里法治行,寄语法律人


崔校友在1993年选择法律专业,她用自己的选择和实践证明法律是很有前景的专业。崔校友说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对法律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但挑战也很大。

首先,从国家层面上,国家重视法律,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立法,但整个法律体系的完善需要我们每个法律人的努力和贡献。

其次,我们法律人会有更多的机遇。崔校友特别提到,政府的依法行政,如果所有政府机关将法律顾问建立起来,对政府法律服务这块有很多的法律需求,我们要特别重视政府法律服务这方面的业务。

再次,在经济生活领域 ,对法学院的学生来说这个机遇也非常好。崔校友说,现在社会发展的非常快,只有既懂法律又懂财务、税务的人才,才能在金融、融资、证券、上市、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律师的高端业务市场抓住机会,稳步前行。

最后,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崔校友提醒大家传统业务竞争太激烈而我们国家在涉外,反倾销,反补贴国际贸易,WTO的事务中人才非常少,如何能够凸显自己的专业能力是关键。只有在高精尖领域做好准备并抓住机会才能进入这种竞争相对较少的市场,这就要求同学要多看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方面的书籍,不光要考证更要会运用,结合实务当中去运用,举一反三然后去思考。

每个人都对中国的法治梦有着憧憬,崔校友也不例外,作为一名经常接触国际事务的合伙人,崔校友结合自身的体会表达了对祖国法治的祝福。她认为,我们整个国家的法治进程要朝着规则治理这个方向一直走下去,法律让每个人对未来有所预期,法学院的学生更要有法治的理念和信心;但是同时不可以激进,要实事求是,课本上的东西要根据国情,在调研的基础上论证,看问题不仅要看到目前的现状,看到困难之所在,更要考量这个规则适不适合现状、是否有前瞻性,是否对大多数人公平,等等,这些都要进行全面的考量。






后记:笔者注意到,整个访谈过程中,崔校友从容而自信,声音清晰,阐述问题简明扼要,不时会用到英文词汇,这在整个采访行程中是很少见的,不禁让同学们倍感亲切,深深折服。在采访结束后,崔校友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录制对母校的祝福视频,周到地留下每位同学的联系方式,热情的邀请同学们拍照留念,严谨的态度,精益求精的作风,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我想这就是眼前的这位学姐所提到的复旦品质吧。





撰文:李玉冬

采访人:李玉冬、史乐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