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故土,情牵法治——访82级法律专业校友郝龙贵
郝龙贵,复旦大学82级法律专业校友,现任职于安徽省检察院政研室。
师恩难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回忆恩师,外国法制史老师李昌道,中国法制史老师叶孝信、杨奉琨,吴研雷辅导员等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复旦记忆
当时复旦法律专业,隶属于国际政治系,1981年,复旦大学重新设立法律学专业,1983年恢复设立法律学系。在选择大学时,觉得复旦适合南方人,所以在与北大权衡之间,选择了复旦。复旦80年代是灵魂自由的鼎盛时期,北大、清华、复旦居全国前三的地位。求学时代比较荣幸的是,见证苏步青、谢希德两位校长的风采。之后就业是实行分配政策,主要是实行分配,辅以双向选择,如果对分配岗位不满意可以更换,但前提是所申报岗位有计划名额,每一部门都有相应指标,96级学生仍然实行包分配,97级逐步放开,自主选择就业。
与现在不同的是80年代律师都处于国家体制之内,在附属于各级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处”和国办律师事务所里执业。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世纪之交,中国律师业经历了一次从国家走向市场的“脱钩改制”过程,合作制与合伙制的律师事务所大量出现,曾经的“国办所”也逐渐被改制为合伙所。
以法为业
郝龙贵校友自毕业一直任职于检察院,兢兢业业,始终如一。其工作部门主要任务是在检察长的领导下,进行法律政策和其他检察业务工作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总结和分析检察实践中存在的法律、政策适用问题,提出对策性意见。组织、协调、指导全省检察调研工作;围绕省院有关全省检察工作的重大部署,进行调查研究,为省院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对与检察工作有关的法律、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及检察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提出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高检院、省人大常委会、省委政法委等机关及部门征求省院意见的法规、规章、规定草案,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协助、参与高检院在起草有关法律草案和司法解释过程中的调研论证工作;承办下级院提出的有关法律政策适用问题的请示;承办省院检察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对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事项进行督办;承担安徽省检察官协会秘书处、省院检察理论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承办省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政研室有一检察学会,布置法律课题,进行专题调研,撰写学术报告,去年完成20多项课题,调动了人员的积极性。
情牵法治
郝龙贵校友十分关注现在的司法改革。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司法改革,将案件的权重、法官的素质和能力作为变量考量,并取消一批考核指标,对有效的惩治犯罪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首倡司法公正价值的今天,取消不合理考核,是对司法规律的回归。
司法改革在上海等地区试点实施,法官责任制,司法管辖权归于省一级,改革突出法官检察官主体地位。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实现司法公正,关键是要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办案责任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
《改革框架意见》和《上海改革方案》将司法责任制作为改革试点的重点内容之一,以完善主审法官责任制、合议庭办案责任制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为抓手,突出法官、检察官办案的主体地位,明确法官、检察官办案的权力和责任,对所办案件终身负责,严格错案责任追究,形成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管理有序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框架意见》明确了试点地区省级统管的改革路径。省级统管是对司法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灵活应用。
在谈及司法公正和效率这永恒的话题时,认为公正和效率两者密不可分,公正和效率这对“孪生子”也会产生争执,应本着正义的目标,追求最大的效率。在公正和效率之间寻求最佳平衡路径,需要一代代法律人的不断努力与研究。
法律与民意相对独立又息息相关。立法就是将已经形成共识的民意上升为国家法律。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家的法律是现实存在的且具有稳定性和普遍适用性的最广泛的“民意”。司法人员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在审理案件时坚持法律至上,而不应过分受社会舆论的影响,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维护司法公正。尊重法律与尊重民意并非是截然对立的。因为,寻求民意、舆论与司法的良性互动是司法公正应有之义,兼顾情理和法理。
法治安徽
安徽法制建设正在朝着良好的法律秩序轨道前进,法治安徽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事业,工作起步易,功到“半坡”难。学会坚守,懂得坚持,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干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规则,没有一个良好的规则,效率就会降低。在中国制定一项政策或法律,要让社会广泛参与,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在各利益之间寻求平衡,调和矛盾或冲突,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达成公正这一价值追求。公共政策或法律制定必须贯彻“公正、公平、公开、合理化”等原则,才有利于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执政为民之理念才能得以落实。强化规则意识,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坚持依法办事。
职场寄语
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作为现代人,我们不仅要有新的思想和见解,还要在别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不仅要用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做贡献,还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说服别人。
此外,在检察院工作那么多年,感觉文字功底对一个人非常重要,一份高质量的文书能很快获得领导的青睐,在众多人员中脱颖而出。
首先,公文与公务员密不可分。公务员只要开展工作,就必须与公文打交道。最基本的最常见的比如会议通知、请示、报告等相信大家都写过吧?常用的事务文书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述职报告等等,大家肯定年年写、年年做。
其次,公务员履行职责离不开公文。公务员的岗位繁多,职能也不少,但综合起来说,公务员主要职责就是两条,一是办事,二是参谋。再细说一点,就是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传递信息,宣传政策,服务大众。从办事上说,不但要求公务员必须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熟练把握政策法规,而且还要求公务员在工作中做好调查研究、请示、报告、提供信息等,每件事情处理完毕后还要出简报写总结。从参谋上说,公务员必须给上级领导提供内容真实、对路、有价值的信息。这就需要就一个或几个问题,某项政策问题,去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深入地掌握实际情况,写出报告供领导参考。同时,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有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把公文写的短简精些,质量高些。那些写作能力好的人有机会留名于世,因为他们最精辟的观点不会因为缺乏表达途径而只能被困于脑中。
在公司工作亦是如此,写作水平提高的技巧同时也使我们更善于解说,更精于劝谏,更好地思考。不管我们是在给公司潜在的投资者做报告还是在向公司领导层提议一个新项目,或是在向员工传达一项新政策,这些技巧都使我们得以更好的“出售”我们的主意。良好的写作能力可以减少我们被误解的几率,增加别人采纳我们构思的几率。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写作水平:
第一,多看。人民日报要看,中国共产党全会报告,党委政府的内部刊物,二认真研读本单位以前的文件、报告等材料。
第二,多写。纸上得来终觉浅,要多多实战。
第三,多想。一要注意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单位工作的全面的信息动态。二是一般文件,只要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就好写,汇报等大材料,需要平时的多思考学习的积累,要有自己的思想才行,同时,研究工作报告、工作总结的套路,做一个有心人。
在当今中外融合的大环境下,作为现代的法律人,要深入研究法学教育发达国家的制度实践,总结其多年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剖析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路径选择,是提升中国法学教育和人才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最后,大学生应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对于纷繁复杂而又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如果没有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则很容易陷入狭隘和固步自封的境地,既不能很好地认识世界,又不能准确地认识自己。认知能力的强弱主要是看一个人,对事件性质的认定是否到位,有没有重大的偏差,这可以通过课堂讲授、课外讲座以及组织讨论、分享经历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对社会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其次,要锻炼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对于社会,学生若只是在书本中和课堂上获得间接的认识,不管这种认识多理智多全面,都不能代替真实的参与。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素质。
撰稿人:张林娜
联系人:竺梦晨
采访人:竺梦晨、李俊霖、张林娜、严劼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