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采访
梁宏俊
时间:2017-12-09 03:12    点击次数:

【校友访谈】积以跬步,锲而不舍——访复旦校友梁宏俊


校友简介

梁宏俊,复旦大学2006级信息学院微电子学专业学士,复旦大学2010级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硕士,现就职于通力律师事务所资本市场部。

学弟学妹眼中的他

梁宏俊学长是1987年生人,是此次我们在上海法学院校友里采访的最为年轻的一位校友。在接到采访邀请时,他颇为为难,谦逊地认为自己年纪尚轻,资历尚浅,有更多更优秀的校友可供采访。在得知我们此次各个年龄层次的校友都有安排采访时,才安心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在法学院学弟学妹眼中,梁宏俊学长为人热情而儒雅,年龄不大却有着超出这个年龄段的成熟稳重,虽工作繁忙仍心系母校,一直与母校保持着紧密联系与互动,在学弟学妹中评价颇高。如今工作两年有余,作为一名普通的非诉讼法律服务工作者,怀揣对于法律行业的热爱坚定前行,日积跬步,全力以赴,体会着律师职业的艰辛、困惑、快乐与充实,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

追忆校园时光:同学情谊最珍贵

回忆起学校生活,梁宏俊至今仍满怀感激。他说,自己在复旦呆了7年,自己青春岁月里最宝贵的7年。在这7年里,“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和“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深深地影响了自己,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这7年的求学生涯也为他日后走入职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得在法学院念研究生期间,班级比较大,同学比较多,集体生活很丰富,他会经常晚上找上三五好友,一起聊聊天,讨论自己对一些感兴趣的事情的想法,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思维上的火花的碰撞让自己受益匪浅,同时也在相互切磋中收获了深厚的友谊。踏入社会后,面对紧张忙碌的工作、生活节奏,自己反而愈加怀念和珍惜这种真挚的同学情谊。

结合自身的经历,梁宏俊建议在校的学弟学妹,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要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学生工作,融入到校园的集体生活中,融入到学校的社团生活中,结识几个至交好友,为自己的青春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

法律小兵:因为热爱,所以全力以赴


谈及自己现在的职业,梁宏俊就显得异常兴奋,介绍起来也滔滔不绝。他说,律师也分不同的方向,主要分为诉讼律师和非诉讼律师,而自己主要是从事非诉讼法律服务。非诉讼律师其实属于商业律师的范畴,所做的主要是为证券发行、企业融资、公司并购、跨境贸易等商业行为和经济事务提供法律服务。例如从事证券发行业务,证券监管机构往往需要发行人律师出具法律意见,因此律师和投行、会计师事务所在企业上市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合作机会;除了这种公开市场的法律业务,也会有一些非公开市场的法律服务业务,比如为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项目提供尽职调查服务,判断投资标的是否有一些法律上的瑕疵,出具法律尽职调查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案来帮助私募基金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做商业判断。

梁宏俊说,非诉讼律师是个颇有挑战性的行业,每天都有可能接触大量的新鲜知识和信息、见识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以及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慢慢养成了一个工作习惯,就是“今日事,今日毕”,因为随时可能会面临新的任务。他说律师的工作是一种不定时的弹性工作制度,为了保证能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并最大程度地维护好客户的利益,经常可能要工作到很晚才能下班。对于采访中问到通力律师事务所是不是业务很多工作很忙,梁宏俊谐趣地说道,其实业内一些同行会把通力律师事务所称做“通宵达旦努力加班律师事务所”。梁宏俊解释道,这当然有一些夸张的成分,不过由于通力所的人员规模并不算特别大,而通力所的人均创收能力在业界是算比较高的,因而通力所律师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自然是会比较大;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样的律所给新人的锻炼和机会也会大很多,,年轻人辛苦一点接受锻炼多一点是有好处的,可以成长得更快一点。

梁宏俊同时也强调了在高强度工作之余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自己在周末也会尽量抽出空来和朋友踢踢球、跑跑步,偶尔还会看场电影,获取“精神食粮”。

探索职业目标:要有求知欲和主动性


对于采访中提到的对于今后职业选择的困惑,梁宏俊说,职业选择是一个过程,需要慢慢探索。

梁宏俊认为,从理想的人生模型这个角度来说,最好职业目标是明确的,每一步都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来进行规划设计。但从事实上来说,大部分人在就读期间是不会有一个非常清晰明确的职业目标的。哪怕一开始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后期可能也会发生调整。因为人每时每刻的认知,都是基于已有的经验所作的判断,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个人的认知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他认为不一定需要给自己一个限定得非常死的目标。

不过他同时强调,我们的内心一定要有去探求职业目标这一“彼岸”的决心并付诸实践,多作尝试,即使这些尝试最后被证明是不成功的,也都是难得的人生经历和财富;其次,做事的时候要带着想法去做。刚入学的同学,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职业规划不要紧,但要明白哪些是可以被规划的、自己如何获得相关的信息,要有求知欲和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地由别人安排这三年的路,比如研一要读什么书,研二要考什么证,研三要找什么实习。这样被动安排的路径也并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

成为一名律师:在校期间就要培养的一些素质


对于未来想要从事律师这一职业的在校学生,梁宏俊说,可以在在学校期间就着重培养一些素质:

1、逻辑性

较之于30年前,现在的中国法律规范复杂、种类多样、信息量非常庞大。

熟悉基础的法律法规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见得我们要把所有的法律规范都“倒背如流”,一来不太可能办到,二是在网络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意义不大。更重要的是理清楚法律原则,并运用法律逻辑来推导出尽可能符合法律预期的法律结论。要注意锻炼、掌握这一本领和素质。

2、较强的主动学习的能力

因现行法律体系一直在充实发展中,且工作中遇到的很多法律问题和案件与课堂上所学知识乃至与司法考试所考知识都存在较大程度上的差异。在学校里所学的多为上位法、原则性的规定,需要在实践中从原则出发,把这些原则与下位法具体的规范、条文相匹配。而且,律师在工作中每天接触到的案件可能都是五花八门的,信息量很大,需要不断研究具体的法律规范和适用案例,才能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若没有主动学习的心态和能力,是难以胜任律师这一职业的,这是挑战,而恰恰也是律师工作的魅力所在。

找工作时的心态:努力弥补差距是关键


在访谈中,对于提到毕业季找工作时如何调整好自身心态的问题,梁宏俊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

首先,按照目前人才市场这个供求情况来看,在现实找工作中用人单位设置某些特别的条件和要求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如果某一岗位应聘的人很多,HR在筛选简历的时候肯定会设置一些硬性条件,这是最节约招聘部门劳动成本的一个现实可行方法。比如某个岗位收到150份简历,设置了本科为一本高校毕业的这个条件后,还剩下100份,又设置了本科为211或985院校毕业的条件,就还剩下50,然后可以在这50份简历里HR可以仔细再挑一挑了。这是用人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做出的一个判断标准,我觉得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从个体的角度来说,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和可能取得的社会成就和其学历并没有必然的关联性,虽然从社会统计学的角度来说,二者是存在一定关联性的,比如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所占有的社会财富的总体比例相比于其他一般的学校毕业的学生可能会是要高一点的。但这只是从群体的角度而言,对应到个体,就不能体现这种规律性了,毕业于名校的学生毕业后并不一定就能百分百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同理,毕业于非名校的学生不能说就是失去了人生的希望,事在人为,关键还是要依靠自身不懈的努力和进取。所以对于在校学生,梁宏俊认为需要明确的有两点,第一,要接受一些不能改变的社会现实。因为这些社会现实是有它一定的社会基础和一定的合理性的。其次,我们要明白,对于个体来说,为了不使社会统计学的规律去影响个人的选择,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弥补其他方面可能存在的差距,在实习、工作中证明自己的能力可以胜任某一职位,甚至可以和用人单位更积极更有效地去沟通,使之给多一个考察的机会,也不是不可能的。

献计献策:为复旦法学院更好的明天而努力


采访的最后,梁宏俊就法学院的建设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首先,他认为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地引入一些有实务经验的法律工作者,比如法官、律师、检察官、仲裁员等,参与高校的法律教学工作。他同时也表示得知目前我们复旦法学院其实已经开始这么做了,这也是中国法科教育未来一个重要的趋势。

其次,在法律理论和法律规范教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引入法律案例的教学。他认为,虽然我们是大陆法系,是实施成文法的国家,但是可以看到,近年来,最高法院在不断地发布一些指导性的案例,而且这些指导性的案例在法律实践的过程中也有在被大量的法律工作者参考和学习。所以,在课堂上讲授法律概念的同时,可以引入一些司法裁判的指导案例或经典案例,通过案例与案例之间处理的差别来让大家理解相关法律规范背后的援引。同学们平时也要自己多涉猎一点优秀法官写的一些文章或者著作。

三是可以尝试采取一些更系统化的方式来组织同学们实习和社会实践,比如建立校外社会导师制度,与学校的学术导师一起,与同学们保持交流和沟通,也从学术和实务两个层面上给同学们一些指导,也是很有价值的。

访谈后记

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访谈、交流,梁宏俊校友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认真和严谨。对于后辈,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谨慎的,因为担心我们理解出现偏差,因此每次对我们的建议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他同时寄语学弟学妹,应不断主动学习,借助身边的资源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谈笑间的智慧,使我们相信,我们也理应如此扎实前进。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希望一代又一代的复旦法律人能承前人之卓越,启明日之辉煌,为法学院增光添彩!

采访人:程亦芳、杨兆鹏

撰稿人:孔迎迎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