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采访
98级法学院连晏杰:在不断的实践中成长
时间:2021-01-29 10:01    点击次数:


校友简介:连晏杰学长于1998年考入复旦大学法学院,2002年本科毕业后于上海市新华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和高级合伙人,2016年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世泽律师事务所。


一、复旦记忆


回忆起在复旦求学的时光,连律师至今印象颇深,其中最为难忘的便是复旦自由的学术氛围和融洽的同学关系。连律师认为,学术自由的理念渗到了复旦教学的方方面面。在复旦,学生不仅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能够接触到众多资源。


当时,复旦每周都有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的,不同学科的、高质量的讲座,而热门的讲座更是万人空巷。得益于复旦丰富的讲座资源,连律师在本专业以外还听了许多关于理工科、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的讲座,而很多讲座甚至是在3108教室窗外听完的。在连律师看来,这些讲座可谓是思想的盛宴,能够极大地拓展视野、带来思维上的启发。此外,连律师也非常难以忘怀当时与同学们之间融洽的感情。在那时,法学院的学生大多居住在本部的6号楼,宿舍之间十分邻近,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具有天然的便利性,大家相互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互相帮助,由此形成了十分良好的同学关系。


二、职业生涯的经历与感悟


考虑到法学这个专业对实践经验的要求非常高,连学长毕业后便选择了工作,开始律师的职业道路。多年后,再回首当初的决定,连学长认为自己做了一个相当正确的选择。对他而言,做律师是一直以来的愿望。他之所以比较喜欢这个职业,是因为做律师能够带来一定的成就感,同时也比较强调个人的综合素质,可以发挥个人的创造力、想象力。


在执业初期,连学长便较早地开始独立办案,而这段经历让他成长非常快,跟客户交流的水平,统筹协调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不过在当时,连学长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困惑。由于办案经验不足,连学长在执业初期常常对于很多案件的判断、掌控感到有些无力。尽管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把案件办好,但碍于缺乏经验,他常常无法对案件的走向有较为准确的判断。连学长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克服这种困难,一方面可以不断地深入学习相应的素材(法律规定、案例),通过做足扎实的功课来抵御经验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不断办案来积攒经验。在积累了充足的经验后,自己就自然能够形成相对准确的预判。


在谈及从低年级律师向高年级律师的转变过程时,连学长认为低年级律师在刚开始入职时其实很难有自己的余地、空间。初年级律师的业务领域,往往取决于团队。因此对于初年级律师而言,在刚进入事务所的时候,要争取参与一些较大的业务,在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内更多地涉猎一些基础法律意识。对律师助理来说,要多做一些扩散性学习。如果加入了综合性的律师事务所,那么低年级律师要主动选择自己更为擅长的领域精耕细作、深挖。在执业早期,低年级律师要尽可能往更大方面进行扩展,到了三、四年级时则要把关注的领域尽可能深挖,尝试站在向合伙人成长的角度去深度思考,争取成为一两个领域的专家。年轻律师的前五年,尤其是第二、三到第五年,是一个黄金发展期,有潜质的律师会在这个时期脱颖而出。在这段时间内,年轻律师要更多地去学习、思考,把自己的综合能力、某几个专业的专长挖掘出来。


三、寄语与祝福


谈及对法学院学弟学妹的寄语时,连学长认为无论是非诉还是诉讼,内所还是外所,任何一种选择的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尽可能学会法律化的思维。尤其是在招聘初年级律师时候,在一两年内就能学会法律化思维是律所十分看重的品质。法律化思维的培养,需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作为法学生,要尽可能利用时间积极主动地、更多地参与实习。无论是法院、公司、律所,法律工作者都要从工作中学会如何利用法律。尤其是对律师、法官这样的实务性工作,丰富的实习经验是非常有帮助的。


此外,要尽可能多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要拘泥于课本,要学会关注社会的热点事件、热点新闻、经济新闻。归根结底,法律最终还是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因此要多关注经济问题。同时,作为法律人,要能够思考和分析这些问题中涉及到哪些法律要点和办法,运用法律去解决问题,这种思维过程能够非常好地锻炼法律化思维。


文章来源:2020年暑假校友走访

走访同学:19级法学院法律硕士蔡梓萌

转自:复旦校友服务平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