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采访
校友故事 | 87级法律郑刚:博学笃行,绘精彩法律人生!
时间:2021-04-29 10:04    点击次数:

郑刚,1987级复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校友,曾就职于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现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法务部,现为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虽因疫情突发,此次访谈改为电话采访。访谈时间虽短,但是学长还是非常热情地分享了宝贵的人生经验与智慧,他的亲切话语、远见卓识与广博阅历都使我受益匪浅。



一、巍巍学府,海纳百川  


古语有云:“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谈及在复旦求学时光,郑刚学长感慨复旦给予了自己很多收获,而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复旦开放而自由的氛围。作为一所综合性院校,老师与同学间的热烈讨论、各学科专业之间的交流融汇、思维火花之间的碰撞争鸣都令每一位复旦人收获满满。


回忆起一位位引路人,学长特别提到了董世忠教授。作为当年的系主任,一方面董教授顶住压力选派一大批青年教师去美国留学,促进了学院的对外交流,更为现在复旦法学院的国际学术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董教授强调法学教育的三位一体,“精法律、通外语、懂经济”的培养目标更使复旦的法学教育走在前沿。



二、以法为业,守护正义


1991年毕业后,学长选择去上海宝钢法务部工作。由于宝钢是从日本全套引进的钢铁联合企业,按照日本的管理方式,所有的法律事务都交由法律部门集中管理,因此在工作期间,学长接触到了比较全面的法律事务。比如在境外投资方面,学长曾代表宝钢和中国钢铁企业,去国外开展境外开矿的法律工作。回国后,学长相继参与从事了美国反倾销应诉、宝钢股份上市等业务。


2000年后,从事了近十年法务工作的郑刚学长因朋友邀请,决定转变熟悉的工作环境,迎接新的挑战,进入律师事务所开始从事职业律师工作。



三、迎难而上,百炼成钢


谈及在工作中曾遇到过的困难,郑刚学长坦言,毕业后初入职场,自己工作上也存在很多不熟悉的地方。当时的工作任务较为广泛,法律顾问人数也比较少,普遍缺乏经验,这对刚刚毕业不久的他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面对挑战,学长并没有退缩,反而在挑战中抓住难得的机遇,不断提升能力,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一经历对我后来转换到职业律师也有很大帮助的”。


学长鼓励学弟学妹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一定要坚定自信,将挑战化为机遇,勇于迎接挑战,在挑战中锤炼更好的自己!



四、展望未来,继续前行


对于律师行业的未来前景这一话题,郑刚学长结合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描绘出对未来的展望。


首先,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的经济体量已居全球第二,不同种类的行业都需要律师的专业化操作,未来中国法律市场将不断扩大,法律业务量也将不断增加。


其次,未来对于律师行业的专业化要求将越来越高。学长提到,不同于当时其他企业大多聘请长期的律师事务所作为顾问,自己在做公司法务时就已经开始了一些专业细分工作,包括外聘资本市场、国际贸易、知识产权和海事海商等多方向的专业律师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客户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精细化的特点,对于专业化的高要求也成为律师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社会的发展将对律师行业的整体认知提出更高要求。学长认为,无论毕业后从事诉讼律师的工作或是非诉律师的工作,都不可将二者绝对割裂开来,“做诉讼也需要按非诉的细分度来做”。律师对于行业的认知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作的质量,深入了解这一行业亦是成为一名优秀律师的必备要素。



五、寄语后辈,好学笃行


采访的最后,学长建议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复旦综合性院校的优势条件。不同于专业法律院校,复旦拥有比较齐全的学科门类、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我们应在横向上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开阔视野广度;在纵向上细致深入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积累,加强知识的深度。


另外,在本科阶段,同学们应加强重视法学专业理论的学习。学长提到,现在很多同学在本科期间忙于考证、实习,但其实“考证不等于能力”,也没必要过早参与实习。作为法律工作者,主线还是法律逻辑思维能力,强调的是“法言法语”,故而法律素养和法律训练更为重要。


学长叮嘱大家一定要珍惜宝贵的学习时光,专注于系统性的法学理论学习与法律训练,培养严谨的法律逻辑,为实务工作的展开奠定扎实的法学功底。


采访者:18级法学院 王喜悦

本文转自:复旦校友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