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新闻
花果常盛,落叶不凋 ——郭建老师在复旦讲堂的最后一课
时间:2023-02-22 14:55    点击次数:


夏至临近,复旦校园绿树成荫,荷花朵朵,蝉声阵阵。本科教学的最后一周——第十六周,在缕缕荷香中悄然而至。


上午9点50分,上课铃声尚未响起,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郭建和往常一样,端着水杯,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入江湾校区智华楼101教室。提前几分钟步入教室,是他执教多年来一贯的坚持,在复旦的最后一堂课程,也不例外。


他走上讲台,低头启动电脑,插入U盘,打开讲义,一切一如既往。然而,当他不经意间抬头望向台下时,却惊讶地发现:教室里的人数似乎多了许多,除了本班学生之外,还有一些与平常不大相同的身影——有的怀抱鲜花,有的手持相机,有的眼含泪光,人人望向讲台,笑容热切——那是远道而来的往届校友、慕名而来的旁听学生,还有那些学院里朝夕相处的熟悉面孔。





这些人中,有他数十年间指导教授过的研究生,有曾经聆听他教诲的本科生,有闻讯而来的在校生,还有法学院党委书记徐瑾、法学院院长王志强和法史学科组的其他老师。


大家自发前来,与选修《台港澳法》的本班同学一起,用心聆听这弥足珍贵的一课。


1645A


一、君子之乐


“我是一个幸福的人,我从事的职业就是我喜欢的,我喜欢上课。”


孟子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列为“君子三乐”之一,郭建老师也是如此。


自1985年复旦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毕业起,郭建老师便留校任教。到今年,他已经在这片熟悉的校园里整整耕耘了36年。


在这36年间,他立足中国法律史学科,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等各类学生开设了多门课程。其中既包括《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经济立法史》、《外国法律制度》等法律史专业基础课程,又包括《台港澳法》、《法律与人文》、《法律与商业》等延展基础知识的探索性选修课程,以其高超的授课艺术,获得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热爱。


“教学,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艺术。”郭建老师总是强调,讲课要有听众意识,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讲授的方式应有所不同。所以每次上课前,他都会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真备课。


郭建老师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充分地展现在课堂中。


生动幽默的授课语言,在同学们内心深处播撒下法学的种子。郭老师的课堂上总是不乏各种生动鲜活的案例,一位博士生校友回忆,曾经在一次法制史课上,郭老师讲授古代亲属法知识时,举出大儿子种地、小儿子外出做买卖的例子,老师生动的言语,引得学生们哈哈大笑。这也使他多年过后,仍对中国古代家庭继承的知识点牢记于心。郭老师生动幽默、富有激情的讲述,拉近了同学们与传统法文化的距离。


内容丰富多彩的课件,同样令同学们印象深刻。亲自拍摄的来自各大博物馆的图片、亲手绘制的各种示意图,都是郭老师PPT中常见的内容。从铭刻裁判誓言的青铜器、规制森严的传统衙署建筑,到古罗马的渡槽,同学们在异彩纷呈的丰富内容中,随着郭老师一起遨游于历史的时空,享受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


精彩的课堂讲授的背后,是郭建老师不懈的付出,一个个精心安排的案例中,一张张不断更新的课件中,无不透露着郭老师对于学术的严谨、对于学生的负责和对于教学的热忱。



二、桃李不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郭建老师对教学工作的勤恳付出,收获了学校和学生的肯定。在历次教学评价中,他都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各种教学奖项。


2001年,他荣获上海市教委育才奖;2006年,获复旦大学研究生“心目中好导师”称号;2010年、2012年,先后被复旦大学两届毕业生票选为“心目中的好老师”。


在众多奖项中,由学生评选出的几项荣誉,他始终摆在办公室里最显眼的位置。每当有人来访,他总是兴致勃勃地向他们介绍。在郭建老师心中,来自学生的认可是老师最大的幸福。



三、授人以渔


郭老师非常关注教学经验的累积与知识的传播,注重课程建设,致力于将自身的经验融入法学教材的编纂。得益于恩师叶孝信先生的指导,他组织编写的复旦大学博学系列《中国法制史》,如今广泛应用于复旦及众多高校法学院的法制史教学中。


该书采用新颖的编排体系,纵向上按照断代梳理各个历史时期的法制演变与特点,横向上则划分为立法、身份法、刑事法、财产法、司法制度等细目来解读具体法律制度。这样的编排方式为全国同类教材中的首创。


该书还首次在法学教材中配备插图,增加了内容的生动性,而分主题的阅读,则一改法制史教材沉闷枯燥的外貌,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与可读性。


教材出版后,受到全国法律史教学界的高度好评,并荣获当年“司法部优秀教材”奖。


在他的牵头下,复旦大学法学院的《中国法制史》课程,于2008年被上海市教委授予“精品课程”称号。



四、师者之爱


“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怀着对复旦和学生的爱,郭建老师多年来积极投身招生宣传,从三尺讲台走向各地精英中学,用教师的赤诚之心唤来众多复旦学子。


任教以来,他积极参与学生社团、学术活动,多次担任“挑战杯”校内评委、受邀参与学校团委“科创行动”、教务处“莙政学者”等活动的评审。他还多次担任本科生学术项目“曦源项目”的指导教师。2005年,他义务担任学生辩论队教练,在暑假高温下组织训练,并带队到台湾参加第四届海峡杯两岸大学生辩论比赛。至今,他仍担任着学生社团“演讲与口才”协会的指导教师。


五、传道无疆


在信息化时代,郭建老师又有了一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机会。


在2005年到2011年间,他接连主讲录制了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栏目的“故事与法”节目和“文史版”节目、上海电视台的“法律文化”系列节目与“西方文学名著中的法文化”节目,均获得了热烈的反响。


他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国法制史》的讲课视频被搬上了“B站”、“学习强国”等新媒体网络平台,收获了大量90后、00后粉丝。


“老师太厉害、太有趣了吧”、“超级棒!建议刷完!”

他们在弹幕上用年轻的语言,表达着对这位复旦名师的喜爱。


F03F



六、落叶不凋


伫立讲台三十余年辛苦奉献,今天却只愿默默离开,郭建老师永远是那么洒脱豁达、通透谦逊。


“谢谢大家陪伴我上完在复旦的最后一堂课!”伴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郭建老师用微微颤抖的声音,向在场众人表达内心的谢意。


校友代表涌上讲台,向他献上鲜花,大家包围着郭老师,争相合影,依依不舍。


这些“不寻常的身影”,多年前也曾是稚嫩的、青涩的青年学子,都曾在复旦聆听郭老师的教诲,如今他(她)们是法官、是律师、是各行各业的优秀法律人才。桃李满园,这或许是对于师者最大的慰藉。


在场师生眼含热泪,掌声经久不息,对郭建老师三十多年来的辛勤付出表达由衷的谢意与崇高的敬意



13929


法学院院长王志强,也是曾经聆听郭建老师教诲的众多学生之一。他回忆起自己32年前上的郭建老师的第一堂本科专业课,难掩感动之情,特别对郭建老师几十年来的谆谆教导和崇高的师德师风表示真挚的敬意。


“如果把我们学院比作一棵大树,那么老师只是提供养分的树叶,学生们才是树上的靓丽的果实。正因此,学生的开学季与毕业季分外有仪式感,老师入校时没有仪式,离开的时候静静地走下讲台就好。”郭建老师用饱含感情的恰切比喻,如是回应说。


1097F


“同学们,下课了!”郭建老师手捧鲜花,带着温和的笑容,潇洒转身,飘然走出教室,以一个智者的背影,为他的教学事业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落叶随风而去,硕果走向远方。辛勤的落叶啊,请尽情享受泥土的芬芳!

9BEE


五千载法学历史,胸中波澜,口中锦绣

三十年杏坛智者,学生师表,书生典范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赤子不老,人师难得!向郭建老师致敬!



2770F


22C4D


学生们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是我眼中的郭老师,一位身经几十载浮沉,双眼看透数千年历史,但仍心怀猛虎细嗅蔷薇的智者。郭老爷子荣退快乐!


——朱桐引

“最幽默的学者,最有趣的老师,

最有学问的表演艺术家”

郭建老师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伫立在讲台三十余年,辛苦奉献

今天却只愿默默离开,切勿叨扰

落花随风而去,硕果走向远方

勤劳的落叶,请尽情享受泥土的芬芳

祝郭建老师荣休快乐,身体康健,晚年幸福


                             ——黄俊皓


是我法学的快乐源泉和法学院最喜欢的老师

祝郭老爷子退休快乐!

——赵瑞晴

“老师是叶子,学生是果实;学生负责成长,老师负责为学生提供养分。”


“正因此,学生的开学季和毕业季当有分外的仪式感;而老师入校时没有仪式,离开的时候静静的走下讲台就好。”

一直超喜欢郭老师的课,从中法史到台港澳法,听了无数段子,做了若干本笔记,可能所学不精亦尚无法做到博观约取,但大抵也是在“周代复合弓之制作教程”到“六法全书不完全使用指北”的海洋里浸泡着学了些粗浅的泅水与溯游之技。

可能真的就像去年郭老师给19法本上的第一堂课里所举出的“知识的三种类型学构造”那样,待真正技巧性的专识随记忆之流淡漠,剩下浸润心灵的通识方可给予未来真正的视野。

故于此,谨贺郭老师荣休愉快!


                              ——虞东翰


从高中时偶然听过的一次郭老师的讲座就被郭老师的风趣幽默吸引,那次郭老师一路从中日关系讲到抗美援朝,思维之活跃和知识之渊博都令我叹服。再到进入复旦后的中国法律史课堂,郭老师能做到把每一堂课都上得“有意思”又富有启发,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祝郭老爷子荣退快乐,能继续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耕耘不辍吧。


——王逸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