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玮,复旦大学法学院2002级本科、2006级学硕毕业生。 5月30日下午,第二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评选会在上海高院举行。上海海事法院青年法官徐玮参选,通过现场事迹展示、回答评委提问、评委现场投票等环节层层筛选,从全市法院22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获上海法院“十佳青年”称号。
“海上运输联络各国,我渴望提升中国海事司法影响力,来引领国际规则,成为一名国际化的中国海事法官,不忘初心。”
做一名国际化的中国海事法官
我是一名海事法官
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国际化的中国海事法官。
什么是“国际化的中国海事法官”?我希望和我的海法小伙伴们一起,成长为能够站在国际海事司法理论与实践前沿的中国海事法官,能够为“一带一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贡献海法青春力量,通过海事审判职能的发挥,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既然有了梦想,在工作中就要向着它去努力。作为一名法官,执法办案是立身之本。
涉外性强是海事审判的主要特点之一。如何在工作方法、审判方式上体现“国际化”是我在不断思考与探索的课题。比如遇外籍当事人就会主动地向他们释明中国司法程序及相关法律规定,增强外籍当事人对中国司法的信任,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中国法院的诉讼。
为了解决涉外审判中跨境取证、认证难的问题,我通过远程庭审系统,将当事人赴目的港看货情况实时连线传送至法庭,直接进行举证、质证,将原本需要2-3个月才能查明的事实,通过两个小时的庭审得到固定。
当然,做一名国际化的中国海事法官,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精品案件的审理来提升中国海事司法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用“中国标准”、“上海规则”来引领国际规则。2015-2017年,我共审结案件602件。其中一起案件入选人民法院案例选,一起案件为英国知名出版社所刊载,并获评上海法院十大优秀裁判文书。
近年来,为更好适应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战略需要,海事法院大力加强复合型高端海事审判队伍建设,组建青年法官翻译员团队,迈出了国际化海事人才培养的重要一步。作为队长,我组织大家编校英文版海事审判白皮书、更新英文门户网站、翻译发布精品案例裁判要旨,为提升中国海事审判透明度和国际影响力贡献青春力量,团队获评2017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上海市标杆青年突击队。
荣誉并不是目的,苦练内功,在法院工作中更多地发挥青春力量,才是我们的动力。2016年6月,“庭前他山石”栏目推出,作为栏目主持人,我组织大家围绕司法改革、智慧法院建设、国际商事法庭建设等主题展开翻译,以期引入域外司法前沿经验,拓展法院人国际视野。上海法院的小伙伴们纷纷参与其中,翻译小组人数已超百人。
曾经汪洋大海切断陆地,语言差异阻隔沟通,如今海上运输联通各国,科技发展让地球变成村落,“做一名国际化中国海事法官”是我的梦想。而梦想的实现需要靠不懈的奋斗。吾当抓紧练就高强本领,高质量审理每起案件,努力提供优质司法服务,为中国海事审判事业奉献青春。
同样,在此次评选中获得第二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提名奖的还有我院校友虞增鑫(2006级法学硕士)以及我院校友童磊(2008级全日制法硕)。再次恭喜三位校友获此殊荣并感谢其追求公平正义的信念和为推进法治中国、法治上海所做的不懈努力。
本文文字图片部分引用于微信公众号庭前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