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新闻
张宏毅:扎根一线,用奋斗谱写青春之歌
时间:2020-05-20 21:26    点击次数:


张宏毅:

我生在山东,在“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长大。从复旦大学本科毕业后,我入选 “复旦大学人才工程预备队”,免试直升研究生,并兼任本科生的辅导员。2007年,我加入了浦东法院这个大家庭,先后在金桥法庭、政治部、民二庭、商事庭工作,从法官助理成为团委书记,从普通的承办法官成为全院首位“80后”副庭长、审判团队负责人,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 “首届浦东新区好干部(十佳法官)”等。



业务能力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深知,法官办案的能力——就像医生做手术的功力一样——需要在处理实例的过程中持续磨砺,才能精进提高。我从2012年开始独立办案,一直扎根审判一线,坚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8年来,累计主审各类商事案件1,700余件,还担任审判长审理案件近400件,无一差错或瑕疵,在全庭名列前茅。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既会遇到很多复杂的法律问题,也会遇到一些多年积怨产生的纠纷。我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开动脑筋,力争妥善解决。如一个被告是瑞士公司的涉外案件,涉及瑞士法律适用问题,而瑞士既有联邦法又有各州法,既有成文法又有判例法,双方争议很大。我多方请教,另辟蹊径,依托市高院与华政的合作机制,委托进行外国法查明,最终查明了瑞士法律的有关规定,做出了合理裁决,解决了双方的法律争议,该案也被评为“上海法院涉外商事审判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又比如,一起涉外案件,中外双方历时十几年的交易,没有书面合同,双方对于合作关系的法律性质存在巨大争议,证据材料多到要用推车推来,累计高度近两米。面对这复杂的案件,我组织双方进行多次证据交换,最终归纳总结了双方争议焦点,并对双方的法律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引导双方在法庭的组织下达成了和解,也对外树立了中国法院和中国法官的良好形象。


在处理复杂、疑难案件的过程中,我从办案新兵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得到了组织和同事们的认可。2015年我被推荐担任民二庭副庭长,是全院首位“80后”中层干部;也在全市商事审判条线崭露头角,被评为“2017—2018年度上海法院办案标兵”。



调研成果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坚信,作为法官,既要善于处理案件,又要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用理论指导实践;而只有扎根一线,才有真实丰富的调研素材,才会有扎实的调研成果。平时案子多、工作忙,我就利用周末和空余时间写课题,做调研。在一线办案8年来,大量鲜活的案例成为我调研成果的“源头活水”,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例如:由我主审并编写的一个案例在最高院组织的“促公正·法官梦”青年法官案例评选中荣获全国一等奖。



围绕“监事报酬的属性”、“股东会决议不成立之诉”、“强制离职股东转让股权”等问题所做的调研成果先后在《人民司法》和《上海审判实践》发表;另外,还有两个案例被评为上海法院“精品案例”。我还积极参与上海法院系统的专项课题调研,曾执笔高院重点课题和报批课题两篇,并被评为“优秀课题”。


我还配合其他单位和部门,“跨界”完成多篇调研成果。如:由我参与执笔的介绍民二庭货运代理专项合议庭事迹的稿件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人民法院报》整版刊载,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去年,在党校培训过程中,我参与执笔的有关“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调研课题得到了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的批示肯定。



文体活动丰富:

安于平凡,却不简单,更不平庸



我深知,“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生活不能仅有工作”,业余时间,我还曾是法院文体活动的骨干,每年我还会陪家人一起参加“马拉松爱心跑”。



生活中的我,喜欢看书,话不多,还略带一些腼腆。谁也看不出,我曾是复旦大学辩论队的队员,还曾代表上海市出战比赛。在浦东新区组织的机关辩论赛中,我既是法院代表队的负责人,又是场上辩手,在赛场上思维敏捷、攻势凌厉,多次被评为“单场最佳辩手”,法院代表队也荣获冠军。



法院在东方艺术中心举办迎春联欢会,我是主要组织者之一,也是主持人团队的负责人。



带领团队出成绩: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一人强,不是强;团队强,才是强”。在工作中,我注重发挥带头作用,带动整个团队取得好成绩。在担任法院的团委书记期间,院团委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特色团委”和“上海市红旗团委”。



上海世博会期间,我自己是园区志愿者,还要负责全院的世博志愿者工作,全院志愿者累计上岗两万多个小时,无一缺岗,实现了“万无一失”。



司法改革后,我勇于参与改革创新,最早探索“法官助理协助办案”,自己带教的法官助理中,有多人已经顺利成为入额法官。我带领的审判团队,也连续两年被评为院“十佳审判团队”。我还长年带教高校实习生,多次被评为“优秀带教法官”。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我将继续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奋斗,用青春守护公平正义的天平。




本文转自上海浦东法院公众号